2021年6月,刚成长起来的浙大高水平女足前往山东参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组)高水平女子甲级联赛, 这是她们第一次代表浙大参加全国比赛。第一次踢全国比赛,不清楚自身的实力定位,在第一次小组赛的时候又“不幸”抽中了上一届的冠军队伍,这将女孩们置于了非常不利的险境。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教练柳志鹏带领大家,研究对手,制定打法,凭着一股“视死如归”的拼劲, 最终在小组赛与上一届的冠军队伍打平,由此打响了浙大在全国赛中的名号。在这次联赛中,浙大高水平女足获得季军,也因此获得了之后出征职业联赛的机会。从省级比赛到全国比赛,从校园联赛到职业联赛,作为一支成立不足四年的队伍, 这群女孩们一次次突出重围,超越自我,向着更高的荣誉努力着。
磨砺:迎难而上
面对高级别的全国赛事和职业联赛中的职业队伍, 浙大高水平女足队并不畏惧,而是抱着学习的心态与强队切磋比拼。全国赛事的比赛强度很大,参赛队伍的整体高水平意味着球场上的对抗会更激烈。“整场都在跑,很累很累”,队长张丽这样回忆。此外,球队队员人数有限,加之比赛后期伤病等因素,可替补上场队员捉襟见肘,女孩们都靠信念坚持了下来,在与专业的职业球队的比拼中,浙大的女孩们不断学习进步, 凭借强大的心理素质与坚忍不拔的意志,过五关斩六将,在比赛中快速成长。
除了不可避免的伤病折磨,平日训练的艰辛、也是女足姑娘们需要直面的挑战,与职业运动员不同,浙大高水平女足的队员门在日常的三小时左右训练之余,仍要按培养方案完成常规的本科专业学习。谈及如何缓解训练的压力,队长张丽说, “投入在训练中,运动也是我们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尤其对于这群从小就热爱足球的女孩们来说,用心地对待每一次训练,争取更好的名次,就是最好的诠释热爱的方式。
此外,2020年以来的疫情,也无疑给浙大高水平女足队的日常训练和比赛带来了重重阻碍。疫情导致很多比赛被推迟或者取消,训练安排也就需要根据比赛进行一次次地调整。但在柳教练的组织与指导下,女足队员们努力克服着种种困难,在居家隔离期间仍然坚持按计划训练打卡, 面对重重阻碍,团队的凝聚力始终是浙大高水平女足队坚信和秉持的力量源泉,这一方面来自柳教练亦师亦友、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关心,另一方面,队员间永不言败、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精神也在团队的成长中传递与滋长。
反差:球场内外
女孩们的寝室都挨在一起,球场内一起训练,球场外一起生活,大家的感情很好,彼此很亲密。 每年会有队聚,一起做游戏,一起吃饭,一起聊天。遇到特殊节日,教练柳志鹏也会带头组织团建让大家有更多交流,使得彼此更加默契。
球场上,队员们飒爽英姿,挥洒汗水;但在训练比赛之余,女足姑娘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多彩,学习、逛街、谈恋爱,和普通的大学生没什么两样;业余时间大家也有各自的兴趣爱好,摄影、唱歌、跳舞、画画、拍短视频……不同的队员的规划也不同,有的队员在每日高强度的训练之余, 还读了辅修专业、双学位,在忙碌与压力中坚持着自律和自勉。
“大家在穿着上也和球场有很大反差,我们队很多女孩平时都很喜欢穿裙子,也有的喜欢穿得酷一点的,球场之外碰到她们,甚至不会以为她们是踢足球的。“队长提到说。 有别于“短发假小子”的刻板印象,浙大高水平女足的女孩们鲜活而可爱,性格开朗、热爱生活,她们在乐观积极的探索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精彩。
球场内外,教练也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柳教练一人负责着球队全年训练计划的制定、每堂训练课和每场比赛的指导,平日里也常常关心队员的生活和情绪。 “对我们来说,教练又像老师又像家长。”队长张丽,深感教练对队员们的关心和照顾,“他很喜欢和我们接触,总是带头为队员庆生,每次队员生日都在群里面第一个祝福”。
前方:铿锵生长
谈起毕业之后的发展规划和打算,部分队员还有些迷茫。 作为学校第一届招收的高水平女足球员,张丽还没有经历毕业和就业的选择,其他队员亦是如此。毕业后,她们更希望能够进入体育教育行业或是从事与大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也有的想要继续读研深造,发掘更多的可能。
“体育塑造了我的性格,也锻炼了我们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韧劲。但最重要的,是通过足球,我们互相结识,成为了一起流过血、流过泪、笑过的朋友。”队长张丽这样总结。对于队内的女孩们来说也是这样,胜利和荣誉是一方面,但通过足球, 她们收获的最宝贵的,是女足带来的不服输的精神和弥足珍贵的友谊。
女足亚洲杯夺冠那晚,球员们正过年在家,各自守在电视前观看。激动、沸腾、尖叫……“仿佛有一种感觉,它离你很远,但又很近。”队长张丽形容那种备受鼓舞的感觉。这或许就是女足精神的传承与连结,就像中国女足为所有球员与观众所带来的震撼和鼓舞那样,浙大高水平女足队, 也将以永不言败、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女足精神,继续发光发热,铿锵生长。
祝愿这群可爱而勇敢的女孩们坚持所爱,恣意生长;也希望这支年轻的队伍成熟成长,去到更高的平台展现自我,证明自己!
来源:浙江大学团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